江山福赐德中蜂(土蜂)种蜂场
Jiangshan Fuci De (Chinese Bee) Bee Breeding Farm

发展中蜂养殖技术 合理保护中蜂资源 促进养蜂业的科学发展

发表时间:2023-11-08 15:01

中蜂,即中国蜜蜂,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;意蜂是意大利蜜蜂的简称,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。它们一个生息于世界的东方中国,一个繁衍于地球的西方欧洲,本来应该是桥归桥,路归路,井水不犯河水的。然而从十九世纪末就“侨居”我国的意蜂,近几年来竟然“反客为主”,摆出一副要在“中国的蜜蜂王国”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样子。

地球上的被子植物之所以繁茂昌盛,靠的就是与昆虫的协同进化,而蜜蜂是其中重要的受粉昆虫。在被子植物尚未出现的时代,裸子植物多是靠风传播小孢子,也就是花粉。到了中生代的侏罗纪,随着被子植物的出现,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花。一些偶然去“造访”被子植物的昆虫吸食了植物上的花蜜,当这些昆虫再“光临”同种的其他植物时,就为那些植物授了粉。植物异花授粉,结实多了,质量高了,传播也更广了。对昆虫而言,取食花蜜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存和产卵率,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后代的数量。

植物与昆虫相互适应、共同进化。植物为了繁殖和获得优良的花粉而分泌花蜜,并以其“花枝招展”的风姿吸引了昆虫等传粉动物;不少昆虫也在吸食花蜜、取食花粉的同时,养成了为植物授粉的习性,成为传粉昆虫。目前,约有的开花植物是虫媒花,就是说只有昆虫才能完成传粉的任务。现在,地球上的被子植物远比裸子植物繁荣兴旺,这其中昆虫功不可没。而在所有的传粉昆虫中,蜜蜂又是最重要的成员之一。据调查,我国蜜蜂采集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万多种,约占全国被子植物的。


我国蜜蜂的祖先起源于华北古陆的早白垩纪,距今已有亿多年。中蜂是我国的特种亚种,从远古时代起,中华大地上的许多植物就与它建立了协同进化的友好关系,它是我国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。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饲养中蜂,《山海经》里就明确记载了**多年前的人养蜂的史实。过去,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能见到大量的野生蜂群,许多蜂农都饲养中蜂,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形已很难见到了,原因就是因为意蜂的引进与推广。

意蜂原产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,是西方蜜蜂中的佼佼者,通常认为是一个杂交种。年,我国开始引入西方蜜蜂。清末翰林、驻美公使龚怀西是意大利蜂最早的引进者。年秋,他从国外带回群意大利蜂,置于家乡合肥的私邸中饲养。年,我国现代养蜂业的开拓者张品南先生也将意蜂引进福建。年,我国出现了引进意蜂的高潮。年,我国有意蜂万群,其中中蜂万群。但到年代初以后,饲养的中蜂群开始低于全国总蜂量的一半。目前,全国大约有万群蜜蜂,而中蜂仅有万群。

意大利蜜蜂一般较温顺,分群性弱,但分泌王浆的能力特别强。工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能力很强,并善于采贮大量花粉。由于它的吻较长,可采集长花管蜜源,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盗性,即在蜜源植物不多时,入侵其他蜂群,如到中蜂群中蜂蜜。意大利蜜蜂的原籍在地中海地区,所以他们在纬度较高的地方越冬有一定困难,因为需要消耗大量饲料。王浆的价值高,在我国又多是追花饲养,饲养意蜂的产值高于中蜂,这些都是意蜂多次大量引进的原因。

意蜂数量的大副增长,导致了中蜂数量的急剧下降,有些地区的中蜂甚至已绝迹。虽然现在饲养的中蜂数量比解放初期多了一倍多,但不少地方的中蜂早已不见踪影。在大兴安岭、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带,中蜂已绝迹;在北京地区,要见到中蜂也不太可能。

中蜂在我国不少地区的绝迹,将会在生态环境上产生不良的后果。中蜂与意蜂在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,中蜂喜低温,工蜂在左右即能采集。在四川的阿坝州,工蜂甚至在时开始采集;而意蜂一般在才开始采集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种,与许多本地植物产生了相互的适应性。在无中蜂,或意蜂占优势的地区,那些在以下开花的植物,无疑少了一种很重要的传粉者。而对那些视中蜂为唯一传粉者的植物来说,没有中蜂就更是死路一条。绽放的鲜花没有昆虫授粉就凋谢了。如此年复一年,这些植物自然将面临灭绝的境地。

没有了果实或结实减少,不但影响这些植物的传宗接代,还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息繁衍,尤其是那些以蜜蜂授粉植物的果实为食的野生动物。毫无疑问,蜜蜂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上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。现在,有不少水果、蔬菜,要么借助那些在较低温度下活动的熊蜂、壁蜂等人工饲养的蜂授粉,要么依靠人工或激素授粉。以北方常见的梨为例:梨是自花不育的树种,一般在左右时开花,并要求气温连续天达到以上。但如遇到连续低温,花期推迟,还会缩短天。在这种情况下,梨被蜜蜂授粉的可能性就很低,因为意蜂只有在时才到梨园采蜜,时表现得最为活跃。即使在平常的年份,由于中蜂的减少或不存在,梨的授粉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在自然界中,熊蜂、壁蜂等数量不能与蜜蜂相比,但仍有许多花由于没有传粉而凋零。一些专家认为,假如中蜂灭绝了,早春或晚秋开花的植物,如柃木属、香薷属、菊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植物将会受到严重影响。如果任凭中蜂数量下降、分布区缩小,我国的生态系统、生物多样性都会受到“株连”。目前虽没有确凿的证据,但从蜜蜂的数量、中蜂的减少,对不少植物,特别是对早春开花植物的授粉影响最大,长此下午将会影响这些植物的生长。

中蜂具有西方蜜蜂所没有的优良种性,比如,他们的适应性强,不仅勤奋,还能采集分散的蜜源,并有很高的抗蜂螨及抗胡蜂侵袭的能力。近二三十年来,山区农户也逐渐改变了中蜂的饲养方法,从过去的“饭桶蜂”发展到现在的活框蜂饲养。比起木桶、竹笼等传统方法,活框饲养使产蜜量提高了倍以上,每群每年可产蜜千克。目前,我们对中蜂的宣传和研究还很不够,对它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也不甚清楚,在管理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。

一些国家十分重视本土的蜜蜂,例如韩国就设立了“韩蜂”保护区,所产的“韩蜂蜜”在市场上专位摆放、标牌独特。相比之下,中蜂就为能受到应有的重视。年+月,在北京举办了第界国际养蜂大会,这本是一次宣传中蜂的大好机会,但是我们却坐失良机。这一点仅从邮电部发行的邮票是清一色的意蜂便可以了解了。

年月,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成立,这标志着我国养蜂界开始重视中蜂的养殖。目前,一项重要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,即总结“中蜂强群高产配套技术”。我们要使蜂农尽快掌握这一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技术。各级政府有责任保护中蜂资源,包括建立中蜂保护区,引导蜂农饲养中蜂,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贴,使他们饲养中蜂的平均收入不低于饲养意蜂。

养蜂的授粉效益远远大于蜂产品本身,而且这个比值常常是几十倍,甚至上百倍。如果我们考虑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,那么这个比值将会更高。养蜂技术提高了,养蜂人收益有了保障,中蜂才能战胜意蜂。


分享到: